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常见菜式 常见菜式

端午节菜谱_端午节菜谱大全特色

tamoadmin 2024-08-28 人已围观

简介1.国宴菜单一览表2.豆腐乳怎么做?3.扬州端午节习俗吃什么?4.端午节家乡的风俗粽子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适量食用对身体有极大改善,因此受到了诸多人的喜爱。正宗粽子的做法很简单,取适量的芦叶,清洗干净后蒸煮半小时,糯米、花生豆等沥水后放入水中浸泡一晚上,第二天包就可以了,味道会非常鲜美。正宗粽子的做法一、1.好芦叶,市场上也有售,开水焯一下,头尾剪去少许2.将糯米洗净浸泡半小时左右,再沥去水分,如果

1.国宴菜单一览表

2.豆腐乳怎么做?

3.扬州端午节习俗吃什么?

4.端午节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菜谱_端午节菜谱大全特色

粽子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适量食用对身体有极大改善,因此受到了诸多人的喜爱。正宗粽子的做法很简单,取适量的芦叶,清洗干净后蒸煮半小时,糯米、花生豆等沥水后放入水中浸泡一晚上,第二天包就可以了,味道会非常鲜美。

正宗粽子的做法一、

1.好芦叶,市场上也有售,开水焯一下,头尾剪去少许

2.将糯米洗净浸泡半小时左右,再沥去水分,如果加赤豆花生之类,要提前8小时浸泡,沥干水分与糯米混合即可。(我赶做菜谱没有加这些,我自己也喜欢吃纯糯米粽,有芦叶的清香。)

3.一次取3~4张芦叶,少许重叠并排放好,卷成圆锥状,左手持芦叶右手卷

4.倒满糯米,用手轻轻敲打,让米尽量装实

5.这时要注意手法:换作右手拿粽体,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的叉口轻轻托在椎体中下部,右手将椎体以外的芦叶盖上

6.从外侧往下轻轻的折一圈,按紧

7.取一根约三十厘米长的绳子捆起来,系紧

8.逐个做好

9.放入电饭锅加入没过粽子1厘米的水,第一开稍有沸腾就断电焖10分钟,之后再烧两开每开都要炖10分钟左右。最后焖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吃了。

小贴士

1.芦叶焯水是为了软化增加韧度,否则非常容易坏,但是时间不能长会失去芦叶的清香。

2.包的馅儿可以灵活改变,可以放花生、枣子,也可以做咸味儿的:香肠的腊肉的都可以。

3.第一开不能大火炖,否则要胀包。

4.吃时蘸点白糖或者蜂蜜非常不错哟!

正宗粽子的做法二

1.粽叶适量。前一天用水泡软(或直接放锅里煮半小时)后冼净备用

2.糯米冼净沥干。

3.选肥瘦均匀的猪肉,最好是五花肉切长条后,用老抽,白糖少量腌制一天后备用。

4.糯米倒入一勺老抽,加入半勺白糖,少量味精后拌匀。

5.取2张粽叶正面重叠。

6.粽叶尾部向前折。右手大拇指处直接向里折

7.用左手托住粽叶一头,右手展开成锥形。

8.左手托住,右手放入糯米并压实。

9.然后裹入猪肉。

10.再放一把糯米,盖住猪肉并压实,

11.把粽叶卷过并盖住糯米。

12.用左手微微用力握紧,右手向下压粽叶。

13.使向下卷的粽叶完全能包裹住糯米,粽叶柄处向右边折弯。

14.左手托住整个粽子,

15.右手拿过棉线两头用力扎紧。

16.尽量多扎几道;

17.修剪多余粽叶尖和叶柄。

18.因为粽子不多,直接放入电饭煲内煮,凉水必须漫出粽子,中途还要加几次凉水,使粽子在煮的过程中水一直盖过粽子,煮3个小时左右,焖上1一2个小时,就可以吃了。

小贴

国宴菜单一览表

端午节菜谱推荐,9道下酒下饭的硬菜做法,好吃还不难上桌,倍有面,快试试吧!

香辣回锅肉

1、割一块腊肉,放在饭蒸脚和米饭一起蒸熟,捞出来切成厚薄均匀的块状。

2、韭菜苔、胡萝卜冲洗干净,韭菜苔切段,胡萝卜削去外皮切片,大蒜拍扁去皮。

3、坐锅点火,挖入猪油烧热到融化,放入切好的腊肉片,小火翻炒出多余的油脂,并将腊肉炒香捞出。

4、舀入1勺辣酱、丢入大蒜碎,炒匀,先放入胡萝卜片翻炒均匀,到断生。

5、放入切好的韭菜苔段,继续翻炒到变色断生,加入生抽、盐调味,倒入腊肉片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

爆炒鳝鱼段

1、 新鲜的鳝鱼让卖鱼的小贩帮忙杀好,拿回家后,冲洗干净,斩去头部,剁成长段,撒上盐抓匀,腌制10分钟。

2、青椒、红椒冲洗干净,去籽去蒂,切成菱形;姜切姜丝,大蒜去皮拍碎。

3、干锅点火,倒油烧热,放入姜丝、蒜碎爆香,放入鳝鱼段煸炒到金黄。

4、烹入料酒,把全部的红椒块、青椒块,倒入锅中,掂锅炒匀,直到变色。

5、加入辣椒粉、蚝油、盐、鸡精调味,就可以出锅了。

火爆小龙虾

1、小龙虾刷洗干净,摘去头部,扯去虾线,冲洗干净。撒入盐、十三香、料酒拌匀,腌制10分钟。

2、大蒜去皮、姜切片,洋葱洗净切块,香菜洗净切段,八角、桂皮、香叶冲洗干净擦干。

3、锅中倒油烧热,放入香菜、洋葱、姜蒜,炸出香味,捞去渣,倒入腌好的小龙虾,炸到颜色鲜红酥脆,捞出。

4、锅底留油,倒入半包香辣火锅料,翻炒出香辣味,倒入炸好的小龙虾,加入半杯白酒、300ml的啤酒,大火煮滚。

5、煮滚后,加入盐、蚝油、白糖、十三香调味,盖上盖子,大火焖煮到入味,撒上十三香拌匀,就可以盛出来了。最后,撒上香菜叶点缀。

椒麻鸭腿

1、鸭腿清洗干净,放入滚锅中焯煮一遍,捞出来冲洗干净。然后,放入高压锅中,加入清水、盐、姜片,压制15~20分钟,关火。

2、将压熟的鸭腿,取出来,晾温,用手撕成块状,摆放在盘中。

3、小米辣、大蒜、尖椒、姜、香葱冲洗干净,切好,把姜蒜放入小碗中,冲入热水泡成姜蒜汁,调入盐、生抽、蚝油、麻油调好味道。

4、将小米辣、香葱、尖椒撒在鸭腿上,淋上调好的姜蒜汁,就可以上桌了。

砂锅鸡块

1、新鲜斩好的鸡块,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中间换水2~3次,捞出鸡块,放入砂锅中。

2、香葱清洗干净,切成葱花,姜洗净切片,小米椒洗净切段。

3、砂锅中倒入足够淹没鸡块的清水,加入料酒、生抽、老抽、黄豆酱、麻辣酱,搅拌均匀。

4、将砂锅放在灶台上,大火煮沸,小火焖煮半小时左右,加入盐调味。

5、调好味道,大火收汁,接着关火,把葱花撒在鸡块上。(喜欢吃土豆、洋葱的,可以加点)

豆角炒鸡条

1、鸡胸肉冲洗干净,横着切,切成鸡条,加入料酒、淀粉用手抓匀,腌制5分钟。

2、新鲜豆角冲洗干净,斜刀切好,大蒜拍扁去皮。

3、铁锅中倒入油,烧热,放入鸡条快速翻炒到完全变白,捞出。

4、锅底留油,倒入切好的豆角片翻炒均匀到变色,放入大蒜碎翻炒均匀。

5、倒入之前炒的鸡条,加入盐、蚝油调味,就可以了。

丝瓜烧花蛤

1、花蛤冲洗一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半小时,捞出来,放入盐水中浸泡10分钟,用流水冲洗干净。

2、丝瓜冲洗干净,削去外皮,切成块状;香葱、姜冲洗干净,前者切段,后者切片,大蒜切碎。

3、锅中加油,烧热,放入大蒜、姜片炒香,放入丝瓜片翻炒到断生。

4、把洗好的花蛤全部放入锅中,快速翻炒均匀,烹入米酒酿、白糖、盐拌匀。

5、等到花蛤全部开口以后,撒上香葱段,拌匀,就可以出锅了。

红椒西芹拌虾仁

1、新鲜的大虾冲洗干净,剥去虾壳,挑去虾线,冲洗干净,加入白酒、盐、胡椒粉腌制10分钟。

2、西芹、红椒冲洗干净,西芹去筋切丁,红椒去籽去蒂切块,大蒜打成蒜泥。

3、铁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加入食用油、盐拌匀,倒入西芹丁焯煮到断生、碧绿色,捞出控干水分。

4、把腌好的虾仁倒入锅中,煮到变色熟透,捞出来。

5、拿出一个干净的容器,放入西芹丁、虾仁、红椒块、蒜泥,加入盐、蒸鱼豉油、蚝油、芝麻油,搅拌均匀就能上桌了。

香芹炒酱牛肉

1、上好的牛肉,清洗干净,放入砂锅或是高压锅中,丢入炖肉料包、姜片,加入半瓶酱油、黄豆酱和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炖2小时,关火浸泡2小时以上。高压锅的话,压制40分钟左右。

2、将自制的酱牛肉捞出来,切成小块,芹菜冲洗干净切小块,小米椒洗净切圈,大蒜、姜切碎。

3、锅中倒油,烧热,放入全部的姜蒜末,炒出鲜香味,倒入芹菜段翻炒。

4、芹菜变成碧绿色断生以后,放入小米椒、盐、生抽调味。

5、最后,倒入切好的酱牛肉片,快速拌炒均匀,即可出锅。

豆腐乳怎么做?

国宴菜单通常包括以下几道菜:开胃菜、热菜、汤品、主食、甜品、茶歇。

1、开胃菜:如鲍鱼、海参、花胶等海鲜类食材,或者燕窝、瑶柱等禽类食材,以清淡养生为主。

2、热菜:包括荤菜和素菜。荤菜有红烧肉、清蒸鱼、炖鸡、炒虾仁等;素菜有炒时蔬、豆腐羹、蘑菇炖豆腐等,体现中国的传统美食和地大物博。

3、汤品:如佛跳墙、西湖牛肉羹、瑶柱翅骨汤、虫草花炖鸡汤等,强调原汁原味,慢火出老汤。

4、主食:通常有米饭、面条、馒头等,根据需要展示不同的形式,通常国宴中不会出现主食。

5、甜品:如糖水、糕点、水果等,体现精致可口。

6、茶歇:提供茶水、茶点等,偶尔也会配酒水。

烹制方式

国宴烹制须非常精细,炖、烧、煮、蒸、炸、溜、焖、爆、扒一应俱全,加上近几年来,还借鉴吸收了西餐的烹调技法,使烹调手段更加多化。

订菜谱时,应尽可能全面了解中外宾客的生活习惯与忌讳,口味嗜好以及年龄;再一个要了解宴会的规模,要兼顾季节、气候、食品原料、营养等诸因素,夏天以清淡、冬季以荤为主。

菜点原料的选用,许多都是食中珍品。如鲍鱼、明骨、竹荪、猴头蘑,还有对虾,鲜贝、马哈鱼、鲥鱼、飞龙等。不仅要广泛选精,还要对原料的产地、季节、质地、大小进行严格筛选。

从产地讲,大连的鲍鱼山东的对虾、加吉鱼,张家口外的绵羊,福建的龙虾,镇江的鲥鱼,乐陵的金丝小枣等。

从季节讲,鲥鱼须端午节前后捕捞的桂鱼。要桃花盛开时节捕捞的,就是萝卜也需要霜降以后的。因此,烹饪用的原料,只有在质量最佳期使用,才能保证烹调出高质量的菜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宴

扬州端午节习俗吃什么?

豆腐乳的做法和配方:

食材:老豆腐3块,腐乳曲1袋,高度白酒半碗,粗辣椒粉1勺,细辣椒面1勺,麻辣鲜1勺,花椒粉少许,盐1大勺,熟菜籽油足量。

1、首先将所有的食材都准备好,买回家的豆腐先竖起来对半切开,然后再切成宽一些的长条,然后改刀切成大块。准备一口蒸锅,清洗干净,晾干水分。因为家里没有大的竹簸箕,所以就只有选择这个,别说还挺好用,还能挡灰尘呢。把切好的豆腐块摆放到蒸屉里面,记得摆放的时候豆腐块之间要稍微留一些空隙,好让豆腐有发酵的空间。

2、豆腐块弄好后,把买回家的腐乳曲均匀抖散在豆腐块上面,几个面都要均匀抖上。腐乳曲能够让豆腐快速霉化,从而保证腐乳的质量。现在天气比较凉了,可以盖上盖子,直接放常温保存就可以了。正常豆腐都是购买当天做的新鲜的,如果你的豆腐是隔天的,那么切块后最好在锅里蒸一下,这样能够消毒杀菌一下,避免做出来的豆腐乳坏掉了。

3、发酵豆腐乳的温度不能过高,所以现在差不多15度左右是最合适的。如果温度太高了,就很容易发臭长虫子了。发酵豆腐乳的期间,每天都可以打开盖子检查一下,差不多4天左右就能够长满白毛,就可以了。

4、现在我们开始来准备配料,准备一个盘子,里面倒入1大勺粗一点的辣椒粉,再来1勺细一点的辣椒面,1勺麻辣鲜,少许花椒粉,最后加入1大勺盐,用筷子搅拌均匀就可以了。接着再取一个碗,倒入半碗高度白酒,用来消毒杀菌。

5、把霉化好的豆腐块先放入高度白酒里面,几个面都要均匀沾上白酒。把沾好白酒的腐乳块取出来放入辣椒面里面,再把腐乳块均匀裹上一层辣椒面。

6、准备一个无水无油的密封罐,把做好的腐乳块放入密封罐里面,然后倒入没过所有豆腐块的熟菜籽油,然后盖上盖子,放在阴凉的地方,密封发酵1个月,豆腐乳就已经非常有味道了,就可以开吃了。非常的简单易做,如果想要吃起来更香,口感更好,可以把熟菜籽油换成芝麻香油哦。

端午节家乡的风俗

说起扬州,自认而然想到炒饭,不过本期要说的是扬州的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二千多年来的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相同的习俗。本期扬州文化就介绍下扬州端午节习俗。

扬州端午节习俗:端午的吃提到端午的吃,让人想到的肯定是粽子。扬州的粽子自古就很有名,扬州的粽子和嘉兴的粽子有所区别。“嘉兴的粽子很绵软,比较松软可口,而扬州的粽子很紧实,很有嚼劲,这和扬州人包粽子的手艺有关。扬州人包的粽子有鲜肉、香肠、红豆、蚕豆等,形状有斧头粽子、小脚粽子、三角粽子等。

除了粽子扬州还多一项独特的端午食品——绿豆糕。端午回娘家,带的礼品里必定要有绿豆糕的。

扬州人端午宴的菜谱里必须要有十二红,也代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月红火:烧仔鸡、红烧肉、剁老鹅、烧黄鱼、炒长鱼、炒虾子、炒苋菜、炒蚕豆瓣、拌黄瓜、拌凉粉、咸鸭蛋……显得丰富多彩,以前人家再穷苦,也要在端午这天,烧一条黄鱼,这样才能预示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扬州端午节习俗:端午的喝喝雄黄酒也是端午不可缺少的,把雄黄、朱砂、蒜头、生姜泡成雄黄酒,在端午的阳光下爆晒。正午时分用蒲艾把子蘸雄黄酒洒在室内户外的各个角落消毒。“赏午”时家人同饮雄黄酒。因为只有在端午的午时才用雄黄,故扬州人有一句俗话:“过了午时不卖雄黄”,以示时过境迁。如果大家看过白蛇转的就知道,白娘子就是因为喝了雄黄酒而显出原形的。

扬州端午节习俗:端午的穿孩子要挂“百索子”端午清晨,大人会给小孩挂上百索子,认为这样可以辟邪。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除了“百索子”,还有“鸭蛋篓”,也是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盛放鸭蛋的篓子,挂在胸前。甚至还有将蚕豆煮熟,串成珠链,也是悬挂用的。为了辟邪,孩子们还要穿上老虎兜,套上老虎鞋。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adxqd/xz/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漫话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

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均以素食为特色。

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粽壳略青,棱角分明,外观清秀,品味纯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帮别所没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外国的粽子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