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食推荐 美食推荐

三仁汤加减治疗咳嗽_三仁汤加减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三仁汤简介2.关于中医的湿热之邪3.体内湿热重,应该怎么办4.三仁汤的具体配良和烧法5.消化吸收不良该怎么治?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病源随粪、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 一伤寒的诊断: 1.流行病学:当地伤寒流行,患者无伤寒病史与伤寒菌苗接触史,有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史。 2.

1.三仁汤简介

2.关于中医的湿热之邪

3.体内湿热重,应该怎么办

4.三仁汤的具体配良和烧法

5.消化吸收不良该怎么治?

三仁汤加减治疗咳嗽_三仁汤加减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病源随粪、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

一伤寒的诊断:

1.流行病学:当地伤寒流行,患者无伤寒病史与伤寒菌苗接触史,有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大多为3-4×109/L左右,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消失为特征。嗜酸性粒细胞随病情好转而逐渐上升。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10-20%有黑便或肉眼血便;大便潜血阳性者更多。

△血培养:是本病确诊的依据。第7-10病日血培养阳性率可达90%,第3周降为30-40%,第4周常为阴性。故应在体温上升阶段,抗生素应用前作血培养,要提高阳性率。血量不应少于5毫升。

△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对已使用抗生素治疗,血培养阴性者尤为适宜。

△粪便培养:在本病任何阶段,均可从粪便中分离到病原菌。第1周时阳性率10-15%,第3-4周时可达80%左右。3%患者粪便排菌可超过1年。

△尿培养:第3-4周培养阳性率较高,约25%。

△免疫学检查:肥达氏反应用于本病诊断已近90年。病后1周出现O、H凝集素,第3-4周时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而递增,第4-6周达到高峰。约10%患者肥达氏反应始终阴性。应用标准抗原检测,未经免疫者O凝集素≥1:80,H凝集素≥1:160时有诊断价值。病程中应逐周复查,效价依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上升4倍以上才有意义。O凝集素增高提示为沙门氏菌属感染,而H凝集素则可鉴定沙门氏菌组别。预防接种后,H凝集效价明显上升,可持续数年之久,在其他疾病时可出现“回忆反应”。肥达反应的特异性不强,故评价时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近年来有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抗体,较肥达氏反应特异、敏感和快速。

二伤寒与其他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1.粟粒性结核:长期发热,呈消耗病容,中毒症状显著,与本病表现相似。但该病盗汗及呼吸道症状较突出,脉搏增快,胸片可见大小一致对称均匀分布的结节变。抗痨治疗有效。

2.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可有发热,全身中毒表现,白细胞总数不高,甚至相对缓脉等酷似伤寒的表现。但该病往往先有胆道、泌尿道或用腹腔内感染等原发病灶。病程中易出现休克、DIC等。白细胞总数虽不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3.感染:热程可长达10-14天以上,白细胞总数不高;一般肝脾不大。肥达反应和细菌培养阴性。病程有自限性。

4.何杰金病:热型多样,多汗,有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但无明显毒血症状,白细胞不高。确认需有淋巴结病理检查为依据。

5.布氏杆菌病:长期发热,肝脾肿大,粒细胞正常或低下。有与牧畜(牛、羊、猪)接触或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热(波浪型),常有转移性关节疼痛或肌痛,出汗较多。血或骨髓培养可分离出布氏杆菌,Wright凝集反应可呈阳性。

6.恶性网状组织病:本病也可见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但病情进展快而凶险,出血与贫血显著。同时骨髓中可见异常增大的网状细胞,胞浆丰富,核染色质细而成网状,多有核仁并有淋巴样、单核样及多核巨细胞等异常类型的恶网细胞。

7.斑疹伤寒:也有发热、皮疹、脾肝肿大。但本病发病急骤,体温上升迅速。脉搏也增速,皮疹增多,脱落后有色素沉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或稍增,中性粒细胞常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外斐氏反应阳性。应用特效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后24-48小时体温即可退至正常。

8.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短程自退,热渗(肿)并存。皮疹多呈出血性,肾脏损害早而严重,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与血小板减少。临床呈五期经过。

三现代医学治疗:

1.一般护理:

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可根据具体情况,由轻度活动到逐步恢复正常生活。随时观察体温、脉搏和血压变化,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卫生,防止褥疮与肺部感染。饮食应给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恢复期病人饮食亢进忌吃质坚渣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发生。

2.药物治疗:

△氯霉素:每日2-3次,每次0.5克,口服。当体温降达正常后1-2日可减为半量,疗程14-21日。间歇疗法可减少复发率,初用量与上同,当体温降达正常后再用3日,停药5-7日,再用半量约1周,总疗程同上。用药期间应定期(1周)查白细胞计数。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次2片,口服,疗程为2周左右。对磺胺过敏、肝肾功能减退与孕妇患者慎用,后者服本品期间停止哺乳。

△氨苄青霉素:限用于白细胞显著降低(3×109/L以下)或对以上两药治疗无效的伤寒患者。由于本品在淋巴液内浓度很高,且以活性形式自胆道排出,具有肝-肠循环作用,因此对胆囊感染、孕妇和带菌者尤为适宜。分3-4次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为2-3周。

△呋喃唑酮:复发率较低,对造血系统无明显影响。每日600-800毫克,分4次口服,待体温降至正常后,减半量服用5-7日即可停药。但它退热慢、对胃有 *** 并可能导致末稍神经炎。

△甲砜霉素:为本病次选药物,结构和氯霉素相似,在体外的抗菌效能较氯霉素略弱,对骨髓的毒性不着,常用1.5-2克/日,分3-4次口服。疗程与氯霉素相同。

四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湿阻卫气型: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重,午后热重,胸闷脘痞,面色黄滞,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

方药: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10克,半夏9克,赤茯苓12克,杏仁10克,生薏仁30克,蔻仁10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淡豆豉12克,厚朴12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2.湿重于热型:

症状:身热起伏,午后热增,头重身重,困乏纳呆,胸闷脘痞,腹胀便溏,渴不思饮,苔白腻或白腻兼黄,脉濡。

治法:宣气化湿、佐以淡渗。

方药:三仁汤加减。

杏仁12克,蔻仁12克,薏仁15克,半夏10克,厚朴12克,通草10克,滑石20克,竹叶1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3.湿热并重型:

症状:发热渐高,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心烦脘痞,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

方药:连朴饮加减。黄连10克,厚朴、菖蒲各12克,半夏10克,山栀10克,淡豆豉10克,芦根2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4.热重于湿型:

症状:身热壮盛,口渴引饮,面赤大汗,气粗,脘痞身重,苔黄微腻,脉象洪大。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白虎汤加减。知母12克,生石膏2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厚朴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5.热入营血型:

症状: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或神昏不语,斑疹隐隐,便血,舌绛少苔。

治法:清营泻热,凉血散血。

方药:清营汤加减。水牛角30克,生地黄20克,赤芍15克,黄连10克,山栀子10克,地榆15克,丹皮12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6.气虚血脱型:

症状:腹部不适,大便出血,量多,身热骤降,颜面苍白,汗出肢冷,脉象细数。

治法:补气固脱止血。

方药:先服独参汤,后用黄土汤加减。灶心土30克,生地黄20克,白术12克,制附子10克,阿胶12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7.气阴两伤,余热未清型:

症状: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神疲懒言,或低热不退,脉细弱,舌质嫩红,苔黄而干或光剥无苔。

治法:益气生津,清解余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10克,生石膏、太子参各15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淮山药20克,薏苡仁15克,白扁豆2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五对伤寒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及带菌者。患者停用抗生素后1周,每周作尿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者,方可解除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尤其要注意保护水源,注意饮食消毒,做好粪便、污水、垃圾的管理和处理。

△提高人群免疫力,在本病流行区可进行预防接种。国内常用伤寒、副伤寒甲、乙的三联混合菌苗。成人每周1次,连续3次,分别以0.5毫升、1.0毫升、1.0毫升菌苗作皮射。为维持足够的免疫水平,每年应加强注射1次,接种后2-3周,O凝集素效价即上升,维持数月,而H凝集素效价持续较久。预防接种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提醒您:伤寒的诊断及治疗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三仁汤简介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萎软不举,或举而不坚,不能;或虽可勃起,但瞬即萎软不坚,以致不能圆满完成或无法进行的男性性功能障碍。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阳痿之发病与机体的整体观密切相关,其原因颇多,但临床往往以虚证为多见。

(1)肾气虚衰: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精能化气,肾精所化生之气称之为“肾气”,是由肾阳蒸化肾阴而产生,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作用。若因劳倦内伤、年高体弱;或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房劳过度等皆可致肾气不充而产生肾气亏损,并进而导致肾阳虚衰,以致性功能减退或阳痿。

临床以勃起稀少或举而不坚、腰膝酸软为特征。

(2)命门火衰:张介宾《景岳全书·命门余义》云:“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而脾胃以中洲之土非火不能生……”,由此可知命门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若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可致阴寒内生、命门火衰,出现痿而不举、畏寒肢凉、腰膝酸软为主症之阳痿。

(3)胃气虚衰:人以胃气为本,主要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之精微以充养全身,胃气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脏腑功能活动,正如《中藏经》所云:“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饮食是人体出生后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脾胃具有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功能,故有“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若因饥饱失节,饮食不适,病后失调,用药不当以致胃气受损;或先天禀赋胃弱,出现阳明胃气虚衰,难以充养宗筋、阳事不兴为主要特征的阳痿。因此,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阳痿》云:“又有阳明虚,则宗筋纵,盖胃为水谷之海,纳食不旺,精气必虚,况男子外肾,其名为势,若谷气不充,欲求其势之雄壮坚举,不亦难乎?治惟有通补阳明而已。”

(4)心脾亏损:心主血脉,能供给全身生理功能所需之血液,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同时心主神志,与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心在各脏腑功能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故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称谓。脾主运化,主统血,在运输水谷精微之同时亦输送水液,使人体的组织器官得到营养及水液的充分濡润;其统血的功能又具有使血液行于脉中以营养全身,故有“脾为后天”之说。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阳痿》云:“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宗筋为精血之孔道,而精血实宗筋之化源。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水谷气血之海必有所亏,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经日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及女子不月者即此之谓。”因此,若素体虚弱,或思虑过度,或病后失养损伤心脾之气,则可出现淡薄举而不坚,伴有心悸、乏力、纳呆等为主症的阳痿。

(5)胆虚惊恐伤肾:肝与精神情志有关,与胆相表里,因此,胆气的盛衰常涉及精神情志活动,《类经》云:“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互济,勇敢乃成。”《临证指南医案》云:“有郁损生阳者,必从胆治。盖经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又云:“少阳为枢,若得胆气展舒,何郁之有?”《景岳全书·阳痿》亦云:“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经日恐伤肾即此谓也。故凡遇大惊卒恐能令人遗失小便,即伤肾之验;又或于阳旺之时,忽有惊恐,则阳道立痿,亦其验也。”因此,胆虚者即可情志抑郁,又易惊恐伤肾。若素体懦弱,胆怯多疑,或有房事之时因大惊卒恐而致阳痿史,其后追忆发生惊恐之际的情景,每临交媾则疑虑丛生,阳事不举;平时亦有闻声而恐,闻音而悸。

(6)寒滞肝脉:《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而寒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若阴寒偏盛则阳气不能振奋,气血运行不畅;而且寒性收引,易使气机收敛,筋脉肌肉拘引。故《灵枢·经筋》云:“足厥阴之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人,伤于热则纵挺不收。”若寒邪侵袭肝经滞留不去,可以导致肝经气滞血凝而勃起所需血量不足发生阳痿。临床伴有少腹胀痛或睾丸抽掣性疼痛为主要特征。

(7)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具有舒展、升发的特性。人的情志活动,除心所主外,与肝的关系也很密切,只有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的情况下才能气血和平、心情舒畅;而人体血液的运行,还必须依赖肝疏泄功能的协助,才能使气机调畅以使血行不致瘀滞。而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云:“又有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阳痿不起。”因此,若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气机郁滞,肝失疏泄,则肝气郁结,血液运行亦随之瘀滞。临证以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伴有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胸胁不舒、善太息为特征。

(8)肝经湿热:肝经绕阴器、抵小腹;而湿邪其性重浊,为有形之邪,容易侵体下部。《景岳全书·阳痿》云:“亦有湿热炽盛,以致宗筋弛纵而为痿弱者,譬以暑热之极则诸物绵萎,经云壮火食气亦此谓也。”王纶《明医杂著·男子阳痿》云:“属肝之经络。

盖肝者木也,如木得湛露则森立,遇酷热则萎悴。若因肝经湿热而患者,用龙胆泻肝汤以清肝火、导湿热;若因肝经燥热而患者,用六味丸以滋肾水、养肝血而自安。”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本经津液不化反为湿浊,蕴久化热;或因过食肥甘,酿湿生热:或感受湿热之邪内阻中焦,郁蒸肝胆,伤及宗筋,致使宗筋弛纵而引起阳痿。临床以举而不坚并见肝胆湿热或湿热症状为特征。

(9)脾胃湿热:脾胃共为后天之本,而脾为“太阴湿土之脏”,湿邪最易伤脾,脾虚又最容易生湿,湿邪蕴久必从热化。《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临证指南医案·阳痿》亦云:“更有湿热为患者,宗筋必弛纵而不坚举,治用苦味坚阴,淡渗去湿,湿去热清病退矣。”若饮食不节,嗜食醇酒厚味,体肥不勤而湿浊内生,或因脾虚运化失常而湿邪内停,蕴久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未尽,致使脾胃升降失司,导致淡薄,阳物不举。临床以淡薄、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伴有脘腹满闷、纳呆呕恶、四肢沉重等的症候群。

(10)痰瘀阻络:的勃起依赖于血流量的增加与维持一定时间的储存,以保持一定的勃起时间。阳痿多见于腹股沟动脉被粥样硬化阻塞而致血流人量不足。而痰浊之邪无处不到,尤易阻滞脉络。因此,若痰浊、瘀血蕴阻经络,致使气血不荣宗筋,以致举而不坚或虽举而不持久,不能完成正常。临床以举而不坚或虽而不持久而不能交媾,伴有睾丸胀痛、枯黄稀疏、或会皮肤有蚁走感为特征。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企图时,出现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症状者。

2.诊断

(1)凡成年男子未过天癸应尽之数,时痿弱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持久,或人牝旋即痿软,均可诊断为阳痿。临证之时,应当与男子“八八”精气衰而阳事不举之正常生理现象相区别;亦应与欲同房之时能勃起,未交接即,或进入牝内须臾即,之后疲软,遂不能进行正常之相区别。阳痿的诊断并不难,但为了区分心理性或器质性阳痿,应当详细了解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提高疗效。

(2)实验室检查:应用现代放射免疫学,可测定血浆睾酮(T)、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GH)和催乳素(PRL)等激素水平。

病变位于睾丸者,表现为促性腺功能亢进性性腺功能低下症,其血浆LH值增高,睾酮值下降。病变在垂体者,表现为促性腺功能低下性性腺功能低下症,其血浆LH及睾酮值均低于正常。主要病变位于下丘脑者,黄体释放激素(I.HRH)受抑制,除血浆LH及睾酮值下降外,可有PRL值增高,而PRL被认为有对抗血浆睾酮的作用,从而导致阳痿。隐匿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一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血浆睾酮的增高,这并不表明睾丸产生的睾酮量的增加,而仅仅是蛋白结合睾丸酮增加的结果,临床可根据其血浆T3和T4值的同时增高,可以确定诊断。但应指出,某些激素水平异常患者,有时也可有夜间勃起或成功的性行为。

若性生活一贯正常,偶尔出现一次失败者不能称为阳痿,这可能是一时性疲劳、重病之后焦虑等因素所致,原因消除后阳痿便不再发生,这种情况不必当作阳痿来治疗,但有些人却因此造成精神负担,以致发展成阳痿,因此,在过程中有25%以上的勃起失败为阳痿。

三、辨证施治

1.肾气虚衰型

辨证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健忘失聪,气短自汗,甚则动则气喘,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脉沉弱。

施治益肾气,填肾精。

方药鹿茸益精丸加减:鹿茸3g(另炖),菟丝子15g,山茱萸12g,桑螵蛸12g,补骨脂15g,茯苓18g,党参30g,杞子20g,巴戟20g。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加减若腰膝酸软而痛者,加杜仲12g,狗脊12g;自汗者,加糯米根30g,浮小麦30g,黄芪30g;头晕健忘,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12g,夜交藤15g,或合服归脾丸,每日服2丸。

2.命门火衰型

辨证不举或痿软无力,畏寒肢冷,晕眩耳鸣,夜尿多而小便清长,腰膝酸冷,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迟。

施治温补命火。

方药右归丸:熟地黄240g,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各120g,山茱萸、当归各90g,附子、肉桂各60g。蜜制小丸,1次服10g,每日3次。也可以诸药的1/10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若者,加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腰膝痛甚,小便夜多者,加金樱子20g,益智仁10g;脾虚,食少,便溏者,加黄芪30g,党参20g,山药30g。

3.胃气虚衰型

辨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形体消瘦,胃脘部不适,腹胀痞闷或隐前绵绵,纳呆乏味,面色萎黄无华。舌淡苔白或少苔,脉细弱或虚缓。

施治补益胃气,佐以兴阳。

方药参苓白术散:*羊藿、西党参、淮山药、白茯苓、薏苡仁各15g,炙甘草、陈皮、西砂仁各6g,焦白术、桔梗、白莲子、白扁豆、阳起石各10g,红枣4枚。

4.心脾亏损型

辨证减退,举而不坚,神疲气短,心悸怔忡,容易惊惕,食少腹胀,四肢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润,苔白稍厚,脉虚细或结代。

施治补益心脾,佐以兴阳。

方药归脾汤加味:黄芪、仙灵脾各15g,白术、茯神、龙眼肉、炒酸枣仁、广木香、露蜂房各10g,炙甘草5g,人参、当归、远志各6g。

5.胆虚惊恐伤肾型

辨证惊恐之后阳事不举,每临交媾之前即恐惧,胆虚多疑,日有闻声则易于惊惕,夜有梦中易惊跳怵惕。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或结代。

施治壮阳益肾,安神定志。

方药斑龙丸合安神丸:菟丝子、补骨脂、酒生地各15g,鹿角霜、鹿角胶(烊服)、柏子仁、酒当归各10g,黄连6g,朱砂2g(冲),炙甘草6g。

6.寒滞肝脉型

辨证勃起势重,举而不坚,少腹胀痛,痛引双侧腹股沟及睾丸,或见痛势拘紧而睾丸、阴囊上缩,遇冷加重,得热可缓解,阴囊潮湿寒冷,甚者或见睾丸缩小、脱落,或见睾丸、附睾肿硬冷痛。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或沉迟。

施治暖肝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温经汤加减:川楝子、荔枝核各15g,吴茱萸6~10g,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法半夏、丹皮、炮姜各6g,阿胶10g,甘草5g。

7.肝经湿热型

辨证举而不坚,性格急躁易怒,咽干口苦,胁肋及少腹胀痛,阴囊潮湿瘙痒,睾丸胀痛或伴有灼热感,溲赤茎痛。舌质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施治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东垣正元汤加减:龙胆草、黄柏、泽泻、羌活、柴胡、知母、车前子、黄芩各10g,炙甘草、酒炒枝仁、升麻各6g。

8.脾胃湿热型

辨证淡薄,阳事不举,脘腹闷满,纳呆呕恶,口黏口甜,口干而不思饮,四肢沉重乏力,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或滑数。

施治清热化湿,宣畅中焦。

方药三仁汤加减:生苡仁20g,法半夏、泽泻、杏仁、飞滑石各10g,白通草、淡竹叶各5g,厚朴、白蔻仁、藿香各6g。

9.肝气郁结型

辨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神抑郁不乐,胸闷不舒而善叹息,胸胁胀满,咽干或咽中有异物堵塞感,口苦,意志消沉或猜疑心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

施治疏肝解郁,理气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枳壳、香附、绿萼梅各15g,柴胡、白芍、川芎、郁金各10g,炙甘草、薄荷各6g。

10.痰瘀阻络型

辨证举而不坚或坚而不持久,头晕耳鸣,下肢酸软,小腹及睾丸胀痛,枯黄稀疏。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浊腻,脉滑弱或细涩。

施治祛瘀化痰,益气通络。

方药还少丹:淮山药15g,远志、石菖蒲、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熟地、淮牛膝、山茱萸、杜仲、茯苓、楮实子、五味子各10g,大枣4枚。

四、治疗

1.成药方

(1)男宝、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附桂八味丸、肾宝(适用于命门火衰型)。

(2)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八珍丸、柏子养心丸(适用于心脾两虚型)。

(3)逍遥丸、疏肝理气丸、舒肝丸(适用于肝气郁结)。

(4)龙胆泻肝丸、八珍散、甘露消毒丹(适用于肝经湿热型)。

(5)无比山药丸、金匮肾气丸、强力春宝丸、龟鹿补肾口服液(适用于肾气虚型)。

(6)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胃气虚型)。

(7)甘露消毒丹(适用于脾胃湿热型)。

(8)逍遥丸(适用于肝气郁结型)。

(9)乌鸡白凤丸(适用于寒滞肝脉型)。

(10)六味地黄丸、龙牡固精丸(适用于胆虚惊恐伤肾型)。

2.验方

(1)当归60g,白芍40g,甘草、蛇床子、蜈蚣、九香虫各20g。

将诸药共为细末和匀,分成40包,每日2次,早、晚各服1包,白开水送下。20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恼怒。

(2)党参、淮山药、茯苓、覆盆子、菟丝子、熟地各20g,金樱子15g,*羊藿、白术各12g,韭菜子、棉花籽各25g,山茱萸10g。

日1剂,水煎服。

(3)党参20g,黄芪15g,白术15g,茯神20g,酸枣仁15g,龙眼肉20g,当归20g,远志15g,山药20g,锁阳15g,肉苁蓉15g,枸杞子60g,木香5g。如胆怯多疑,心悸易惊,寐不安宁加琥珀(研细面1.5g1次冲服,日2次)。水煎服,日1剂。

(4)狗鞭、麻雀、虾、*羊藿、巴戟天、肉苁蓉、甘枸杞、女贞子、淮山药。共为细末,以蜜为丸,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判疗效。服药期间要避房事。

(5)海龙10g(碾末冲服),蛇床子15g,仙灵脾20g,仙茅10g,菟丝子15g,五味子10g,肉苁蓉15g,巴戟天15g,人参10g(另炖兑服),鹿角胶15g(烊化兑服)。阳虚甚者加肉桂6g,制附片10g;遗精、者加山茱萸10g,桑螵蛸10g,覆盆子15g。水煎服,日1剂。

(6)*羊藿30g,韭菜子、阳起石各20g,枸杞子12g,熟地黄15g,人参6g,蛤蚧2g。水煎服,日1剂。服15日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适用于肾气虚型)。

(7)蛇床子10g,*羊藿10g,阳起石10g,远志5g,五味子5g。寒者,加肉桂3g,淡附子10g;遗精、者,加金樱子15g,桑螵蛸10g。水煎2次分服,日1剂。(适用于命门火衰型)。

(8)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山药12g,扁豆12g,莲子肉15g,大枣6枚,砂仁6g(后下),陈皮6g,桔梗9g,*羊藿12g,补骨脂12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胃气虚型)。

(9)黄芪30g,白芍20g,甘草6g,桂枝12g,葛根30g,白术20g,茯苓15g,陈皮6g,麦芽30g,神曲20g。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日1剂(适用于胃气虚型)。

3.体针疗方

(1)主穴:会阴、长强、曲骨。配穴:三阴交、然谷、曲泉。会阴针1.5寸,针得气有酸胀麻感;针长强时,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可刺0.5~1.5寸。局部多有痛胀,或放散至肛门部,曲骨直刺1.5寸。三主穴在得气后向左向右交叉捻转,用补法持续30秒取针。三阴交、然谷、曲泉得气后左右交叉捻转,用补法留针5分钟。

每次针主穴3个,配穴1~2个,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并用艾条雀啄炙会阴穴49次。

(2)主穴:会阴、长强、曲骨、关元、中脘、足三里、中都、脾俞、曲泉、急脉、神门、巨阙。配穴:三阴交、然谷、曲泉、肾俞、命门、太溪、胃俞、脾俞、天枢、心俞、足三里、肝俞、阳陵泉、急脉、中脘、神厥、中极、行间、期门、大赫、胆俞、丰隆、气海、膈俞、八髎。以上主穴与配穴,根据辨证分型选穴,或用补法、或用平补平泻法、或用泻法;并根据病情配用灸法或选穴仅用温灸法治疗。此外,尚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耳针、推拿、气功、饮食及单验方治疗。

(3)肾俞、关元、阳关、然谷、复溜、足三里、三阴交。每日针1次,每次取3~5穴,10次为1个疗程。针前要求患者排空小便,治疗过程中禁止房事,在施展手法时,针感若能直达为佳。

(4)举阳穴在秩边穴与环跳穴连线的中点,以5寸不锈钢毫针(体瘦者可略短)斜向对侧耻骨联合部位刺入,待根部有麻胀抽痛的感觉(即得气)之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在针刺举阳穴的基础上,再辨证配穴。①肾阳不足者配关元、命门、肾俞、三阴交。施提插捻转之补法,命门、肾俞针后艾炷灸七壮(艾条灸亦可)。②心脾两虚者配合俞、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关元、三阴交、肾俞。施提插捻转之补法。③心肾阴虚者配中极、次髂、三阴交、大陵、神门、复溜。

施提插捻转之补法,大陵为泻法。以上诸穴,关元、中极要求针感直达。留针时间同举阳穴。隔日针灸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一周。

4.耳针方肾、皮质下、外。用剪好约0.6cm×0.6cm大小胶布,中央粘上王不留行子,用镊子夹住,贴于上述穴位上,然后用指稍加压,两耳交替进行。10次为1个疗程,每周2次。

5.灸法

(1)主穴:关元、肾俞(双);配穴: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共灸15~30分钟,灸关元5~15分钟,至局部红热为止。阴虚火旺者不灸或少灸。此外,再配合气功点穴:灸后以双拇指点按双肾俞,然后施用小鱼际滚动补法5分钟,食指点按关元,再用掌按顺时针方向,均匀和缓地旋转5~15分钟,每分钟90次频率(该法属达摩内壮功法),可增强脏腑内聚力。轻者1次获效,重者1~2个疗程,每疗程12~15天,日1次或隔日1次,每1个疗程后休息3~5天。

(2)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嘱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放松衣带排空小便。先将艾绒点燃后,放入艾灸器内,再将事先用95%酒精浸好的消痿灵液稍加温热,然后将消痿灵液内浸泡的红布块取出,置于气海穴至曲骨穴上,再将艾灸器放在应灸的穴位上,握住艾灸器把柄反复施灸。先灸气海穴,灸至患者有强热渗透感时,应立即下移灸关元穴,灸至如同上感时再灸另一穴。但灸曲骨穴时,强热渗透感要传到根部。每穴位灸3次,每灸1次必更换药布。如此为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间隔3~5天开始第二个疗程(消痿灵液配制方法:附子、益智仁各30g,炙马钱子、*羊藿各20g,蜈蚣20条,炒韭子25g。将诸药共为细末,用95%酒精浸泡7天后,把瓶内药上下摇匀再泡3天,用纱布过滤装瓶,同时将大小不等的红布块投入瓶内浸泡3天,以备灸用)。

6.方

(1)涌泉、大赫、命门、长强、肾俞。①以摩法摩涌泉、大赫、命门穴。②以捏、按法,捏按涌泉、大赫、长强、肾俞。③以叩法叩涌泉、命门。④以搓揉法搓揉涌泉穴(用薄荷油)。

(2)第二腰椎、神厥、曲骨。患者取坐位,用腰椎定点扳法扳动第二腰椎,然后患者仰卧,以中指沿任脉自神厥依次现下点穴至曲骨穴,往返约10遍,手法由轻至重,操作到、会有麻热感为度,然后患者坐位,以拳击法由轻至重击打腰骶部位,以患者下腹部发热为度。如伴有全身症状,可配合其他手法治疗。以上方法每日1次(扳法隔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天后可继续第2疗程治疗。

7.推拿疗方一拇指的指端螺纹面置于关元,按下时吸气,呼气时还原,重复5~7次。两足分布比肩稍宽,自然放松而立,两手握拳置于两侧;叩紧齿,闭紧嘴,用鼻喷气呼气,左转腰,带动右拳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二节指骨的背部,轻敲关元,左拳的拳背轻敲身后的对应部位。还原时吸气,再呼气时,右转腰,两拳互换,同样相对轻敲关元和其对应部位。至此,为推拿1次。重复推拿时先轻后重,继而转轻。以一手之小鱼际揉关元,顺逆时针方向各16次。两手掌互擦至热,趁热来回横擦关元各16次。以上每晚作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五、调护

(1)应对夫妻双方讲解有关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心理学知识,以消除对性行为的误解和无知。

(2)解除男子对性行为的压力,要避免夫妻双方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只会加重性焦虑,增加治疗的困难。

(3)要引导患者袒露心迹,敢于吐露焦虑与恐惧,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及影响,寻找解除焦虑的办法,在这方面妻子的态度至关重要,力争求得妻子的谅解及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治疗。

关于中医的湿热之邪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温病条辨》卷一方之三仁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三仁汤的用法用量 4.4 方解 4.5 运用 4.6 现代适应证 4.6.1 肾盂肾炎 4.6.2 肠伤寒 4.6.3 关节炎 4.6.4 类风湿性关节炎 4.6.5 布氏杆菌病 4.6.6 其他 4.7 三仁汤的药理作用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4.7.2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4.7.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8 歌诀 4.9 出处 5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三仁汤 5.1 处方 5.2 用法 5.3 功能主治 5.4 出处 6 《医学摘粹》方之三仁汤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三仁汤的用法用量 6.5 附注 6.6 出处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三仁汤 1 拼音

sān rén tāng

2 英文参考

Threeseeds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anren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三仁汤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中《温病条辨》卷一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杏仁15g、制半夏15g、薏苡仁18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后下)6g、竹叶6g、厚朴各6g。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通利湿浊之功效。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证,为治疗湿温初起或者暑温夹湿,湿重于热证的代表方剂,还可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胃窦炎、急慢性结肠炎、肠伤寒、黄疸性肝炎、关节炎、肾盂肾炎等有湿热证候者。

4 《温病条辨》卷一方之三仁汤

该方剂各味中药对病原微生物抑杀力度并不太强,只对伤寒杆菌还有些力度,可用于伤寒治疗;对于肾盂肾炎治疗时,应以现代抗生素治疗为宜;对于布氏杆菌病未发现该方剂中有对其抑杀作用的药味,宜结合现代抗生素治疗。至于关节炎,无论是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均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该方剂抗氧化损伤作用尚可,抗炎及免疫促进作用力度不大,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应该结合现代医学抗风湿等治疗为宜。[1]

4.1 处方

杏仁15g、制半夏15g、薏苡仁18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后下)6g、竹叶6g、厚朴各6g。[2]

杏仁12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薏苡仁18g、半夏10g。[3]

杏仁、半夏各五钱,滑石、薏苡仁各六钱,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二钱[4]。

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5]。

4.2 功能主治

《温病条辨》卷一方之三仁汤功在疏利气机,宣畅三焦,上下分消湿热。治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邪在气分,头痛身重,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者;近代也用于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属热轻湿重者[4]。

主治白涩症、聚星障、视瞻昏渺、云雾移睛[6]。

4.3 三仁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用甘澜水2升,煮取750毫升,日三服。

甘澜水煎服,日三次[4]。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一日三次[5]。

4.4 方解

本方为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而设。湿邪伤人,常波及三焦而致上焦肺气不宣,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与膀胱气化失常,病症繁多。本方以三仁为君药,其中杏仁苦温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此即开上;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宣畅脾胃,此即畅中;薏苡仁利湿清热而健脾,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此即渗下。配伍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疏导下焦,使湿有出路,三药为臣药。半夏燥湿和胃,止呕除痞,厚朴行气化湿,二药又可使寒凉之品清热而不碍湿,共为佐药。本方药性平和,无温燥辛散太过之弊,有宣上畅中渗下、上下分消之功,可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症自除。[2][4]

三仁汤配伍特点是“宣上、畅中、渗下”三法并进,以达治疗目的。方中杏仁宣利上焦之肺气,以通调水道,白蔻仁畅中焦之脾气以化湿行气,薏苡仁渗利下焦以利湿清热,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2]

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主要方剂。湿温的其发病每与内湿有关,湿温初起,除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外,兼见胸闷不饥等湿阻气机之证。其头痛乃阳为湿邪阻遏之候;湿为阴邪,湿遏热伏,则午后身热。治之法,一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之则洞泄;三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以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遂有锢结而不解之势。惟以芳香苦辛、轻宣淡渗之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为宜。诸药相合,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暑解热清,则诸症自解。[7]

三仁汤功效在于运脾化痰,清热利湿,用于视瞻昏渺之湿热痰浊上犯清窍,而以湿热偏重,眼底水肿比较明显者[8]。

4.5 运用

1.本方为治疗湿温初起或者暑温夹湿,湿重于热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胸闷、午后身热、体倦身重、脘腹不适、舌苔白腻、脉濡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2]

2.加减法:若伴有恶寒现象,加香薷、藿香、佩兰解表化湿;有寒热往来者,加草果、青蒿;湿重于热,加苍术、石菖蒲、草果芳化燥湿;热重于湿,加连翘、黄连、黄芩清热祛湿。[2]痹证、淋证、水肿等属湿热者,均可加减用之。[9]

3.使用注意:若湿已经化燥者,不宜使用。[2]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应用。[3]

4.6 现代适应证

[10]

适应证:适用于肠伤寒、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4.6.1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大多是由于泌尿道、膀胱等感染逆行到肾引起的,个别由其他部位感染后经血行感染所致。主要病理改变为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黏膜下可有细小的脓肿,严重者肾小管腔内可有脓性分泌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严重时可广泛出血。临床以发热、尿道 *** 征、腰痛为主要症状。

4.6.2 肠伤寒

伤寒是由带菌者经消化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伤寒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再经肠黏膜入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繁殖,再经门静脉或胸导管进入血流形成初期菌血症,在骨髓、肝脾、淋巴结等组织中增殖后再次人血形成二次菌血症,然后经血流或胆道进入胆囊,再由胆囊排入肠道与原已致敏的肠道淋巴组织发生剧烈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使淋巴结增生,坏死脱落后形成溃疡,长期感染以及发热消耗,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损伤。主要病变在小肠,以回肠壁病变最重,淋巴滤泡肿胀,肠壁黏膜及黏膜下层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严重者可穿孔,肝、肾、脾、骨髓也可浸润。伤寒内毒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贫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玫瑰疹、腹泻、便血、贫血。白细胞减少时,可并发肝炎或心肌炎、肾炎、肺炎等。副伤寒与伤寒发病机理几乎相同,是由副伤寒杆菌感染所致,临床症状也较伤寒轻。

4.6.3 关节炎

关节炎是由于骨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本病为中老年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病因机制目前了解还不充分,主要病因有二:①一般易感因素如遗传、高龄、肥胖、性激素、骨密度、过度运动、吸烟以及其他疾病。②机械因素如创伤、关节形态异常、某些关节长期反复使用以及剧烈的文体活动等,上述原因导致软骨基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失调;软骨下骨板损害使软骨失去缓冲作用;关节内局灶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首先为软骨变性,局灶性软化,表面粗糙,失去正常弹性,局部小凹陷、脱落等;其次是骨糜烂,脱落后软骨下骨板暴露;第三是轻度的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晨僵和黏着感,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弹响等。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其病因机理主要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咽峡炎后的晚期并发症。该病抗原性复杂,各种抗原分子结构与机体器官抗原存在同源性,机体的抗链球菌免疫反应与人体组织产生交叉反应,导致器官损害;而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抗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荚膜由透明质酸组成,与人关节、滑膜有共同抗原性,这种抗原模拟自身抗原与链球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人体关节滑膜中产生风湿性关节炎;另外细胞免疫反应异常也是主要发病机制,如周围淋巴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增殖反应增强,患者外周血对该抗原诱导的白细胞移动试验增强,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和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功能增加;扁桃体单核细胞对该抗原免疫反应异常等。同时A族链球菌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类可直接损害关节也是重要机制。主要表现为关节结缔组织渗出、水肿等,全身较大关节游走性、对称性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4.6.4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多个周围性关节的慢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其病理为慢性滑膜炎,侵及下层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多数患者活动期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RF)。病因不清楚,可能有遗传倾向,更可能与感染因子有关;虽然还未发现导致本病的直接感染因子,但一些、支原体、细菌都可能通过某些途径影响RA的发病和病情进展。当抗原进入人体经巨噬细胞作用后与细胞膜的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若此复合物被其T细胞受体所识别,则该T淋巴细胞被活化,通过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各种介质,不仅使B细胞激活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其中有RF和其他抗体,同时也使关节出现炎症反应和破坏。免疫球蛋白和RF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经补体激活后可以诱发炎症。CD4+T细胞在RA发病中起重要和主要作用,在病程中T细胞库的不同T细胞克隆因受到体内外不同抗原 *** 而活化增殖,滑膜的巨噬细胞也因抗原而活化,其所产生的抗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IL8等增多,则促使滑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TNFα更进一步破坏关节软骨和骨,结果造成关节畸形;IL1是引起RA全身症状的主要因素;RA滑膜出现不正常凋亡过程,过量Fas分子或Fas分子和Fas配体比值失调都会影响滑膜组织细胞的正常凋亡,使RA滑膜免疫反应得以持续。

4.6.5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又名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脏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传染源多为羊、牛、猪、狗、马等动物,主要经皮肤接触传播,少数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发病机制复杂,以细菌、毒素及变态反应为主要机制。布氏杆菌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在其内繁殖,首先形成原发灶,然后细菌冲破淋巴屏障进入血流形成菌血症。该菌受机体多种免疫因素作用,菌体破坏既释放出内毒素和其他物质,导致毒血症;部分细菌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繁殖,然后随血流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引起细胞变性坏死;细菌可反复进入血流及组织,故病情可反复和加重,病灶部位T淋巴细胞可被细菌反复致敏,并反复接触抗原,能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和激活巨噬细胞聚集于布氏杆菌周围,吞噬并杀灭该菌,形成包裹感染灶的肉芽肿,未被清除者则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复发。该病可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初期可有炎性渗出、变性坏死,继而肝脾淋巴结可见增殖性结节和肉芽肿。

4.6.6 其他

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胃窦炎、急慢性结肠炎、黄疸性肝炎等有湿热证候者。

4.7 三仁汤的药理作用

[11]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杏仁所含杏仁油对蛔虫、钩虫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白蔻仁挥发油能增强链霉素的抗结核杆菌作用。10%滑石粉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竹叶水煎剂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厚朴煎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对耐酸菌、肺炎双球菌、枯草杆菌、变异链球菌均有抑菌作用;煎剂对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多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同时有抗作用。

综上所述,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抗菌力度不算强大,文献还未发现哪味中药对布氏杆菌有抑杀作用,但对伤寒杆菌3味药均有抑制作用。

4.7.2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苦杏仁及宁球蛋白具有抗炎消肿作用,白蔻仁煎剂可使胃黏膜组织SOD增高,MDA含量下降。薏苡仁浸出物可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膜的甲基转换酶、磷脂酶A2和前列腺素E2的分泌,从而稳定炎症细胞的细胞膜;同时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活性氧、超氧阴离子(O、H2O2、羟基、化学发光体),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作用。通草水煎剂具有显著抗炎作用,所含通脱木多糖可明显降低血清及肝脏中LPO含量,降低脑组织中脂褐素含量,提高全血SOD活力。竹叶提取物可明显降低LPO,提高SOD及GSHPx活力,竹叶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作用。半夏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 *** 作用,可使血中皮质酮水平升高,发挥抗炎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中性粒细胞游走,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同时可提高血浆SOD活性,降低LPO含量。

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各味药抗炎力度并不大,而抗氧化损伤力度尚有力。

4.7.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杏仁所含苦杏仁苷能明显促进有丝分裂原对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NK细胞活性,促进PHA *** 的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薏苡仁热水提取物葡聚糖及酸性多糖CA1、CA2均有抗补体活性,薏苡仁浸出物能使巨噬细胞增加IL1的分泌,显著增加单核细胞产生抗体,具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臣药通草多糖可提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和单核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血清溶菌素水平,抑制迟发性过敏反应。佐药半夏中提取的多糖具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以厚朴为主的柴朴汤有明显地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能显著抑制牛丙种球蛋白IgE血清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对Ⅳ型变态反应也有抑制作用。4.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君药杏仁及其所含宁球蛋白具有镇痛作用。薏苡仁有解热、镇痛作用,其所含薏苡仁油有抑制骨骼肌收缩的作用。臣药通草水煎剂有明显解热作用。佐药厚朴乙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又有中枢性肌松作用,厚朴生物堿对横纹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提取物能抑制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及丘脑下部激活系统,厚朴酚还能抑制脊髓兴奋性传导物质的前体谷氨酸的作用而产生脊髓抑制作用,提取物尚能明显影响中枢多巴胺系统的作用。

值得重视的是半夏中含有钙、钾、钠、铁、锈、铝、铊、磷等微量元素;竹叶中含18种微量元素铝、钡、钛、锆、铅、锡、镓、锶、铁、锌、镁、钙、锰、镍、铜、银、硼、硅;通草中含有钙、钡、镁、铁等18种微量元素,滑石中含有[Mg(SiO4O10)·(羟基)2]或3MgO·4SiO2,还含有一部分MgO、FO、Al2O3等,这些微量元素在神经、内分泌及其代谢活动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钙、镁、钠、钾共同维持着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钙不仅参与成骨和凝血过程,更重要的是钙是许多酶的激动剂,又是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细胞内的钙作为第二信使,例如在肌肉兴奋-收缩偶联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的 *** -分泌偶联因子、体温中枢调定点主要控制介质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镁是许多酶的因子和激动剂,可启动300多种酶,除参与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外,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肌肉的收缩等几乎生命的各个环节均与镁息息相关;特别是镁对细胞内钾的调节,镁缺乏时可导致细胞内钾外逸,同时诱发低钙血症,此时临床上多出现精神错乱、嗜睡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以及心律紊乱等心血管症状。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系统、电子传递链主要的复合物、过氧化物酶等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铁是儿茶酚胺类合成的限速酶的重要元素,缺铁时不仅出现贫血,同时出现易怒及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神经系统症状。锌在体内与80余种酶活性有关,如碳酸酐酶,DNA、RNA聚合酶等,许多蛋白质如反式作用因子、类固醇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受体的DNA结合区都有锌参与形成的锌指结构,在转录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故缺锌必然引起代谢紊乱;同时锌还参与生长激素的合成,促进免疫功能;更重要的是缺锌可严重影响脑功能,使精神抑郁症状加重。铜是体内多种酶的辅基,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等,铜离子在将电子传递给氧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单胺氧化酶、SOD等也都是含铜的酶,铜缺乏时会影响一些酶的活性,可表现出神经症状及贫血,可使心肌损害和代谢紊乱,使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功能低下。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中心,每个分子酶可与4个硒原子结合,GSHPx可利用H2O2使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毒的羟氧化物,保护细胞膜;同时硒可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维生素E可使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物自由基(ROO)转变成无毒的生育醌而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时硒还参与辅酶Q和辅酶A的合成。缺硒常可诱发扩张型心脏病及增加癌症的发病率。铬缺乏时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生长发育停滞。锰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和活性剂,如RNA聚合酶、SOD等,缺锰时可直接影响脑功能,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生殖功能,胰岛素数量及胰腺β细胞减少。钴是维生素B12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B12对神经功能有着直接影响,同时鉆和锰均为合成甲状腺素的必需元素。镉对铅有解毒作用。

4.8 歌诀

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加入滑石渗湿热,身重胸闷属湿温。[2]

4.9 出处

《温病条辨》卷一

5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三仁汤 5.1 处方

薏苡仁二钱五分,桃仁、牡丹皮各一钱五分,冬瓜仁二钱[4]。

5.2 用法

水煎服[4]。

5.3 功能主治

治胃痈、肠痈,腹痛烦闷不安,或胀满不食[4]。

5.4 出处

《医学入门》卷七方。

6 《医学摘粹》方之三仁汤 6.1 方名

三仁汤

6.2 组成

杏仁3钱,白蔻仁2钱,生薏仁3钱,滑石3钱,竹叶1钱,桑叶3钱,白通草2钱,半夏2钱。

6.3 主治

《医学摘粹》方之三仁汤主治湿温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或渴,午后身热,脉浮虚者。

6.4 三仁汤的用法用量

甘澜水煎大半杯,温服。

6.5 附注

方中仍有温药者,以湿属阴邪,非温行则湿不去也。

6.6 出处

体内湿热重,应该怎么办

津属正,湿为邪,热亦是邪,热能伤津,但不能燥湿,燥湿须用芳香类的药物,就像风能胜湿,但风亦能与湿合并伤人。

湿热之邪,在中医中被认为湿热胶结,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湿为阴邪,热为阳邪,燥湿则易增热,清热则易助湿,当遵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原则,予以通阳化湿,使湿从小便而去,湿热得能分开,分别而解。湿重热轻以三仁汤为主,湿热并重以甘露消毒丹为主,热重于湿以白虎加苍术汤为主。

我的一个教温病的老师说在临床上对于湿热为病的以三仁汤为底方加减化裁即可,可酌情加入芳香化湿,清热利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风药胜湿等药味即可。

三仁汤的具体配良和烧法

治疗湿热一证,虽多守湿去热孤之基本法,但在临床上有效或少效。这是许多医者不注重湿热证的病机演化,忽略了该病证的辩证分型。湿热证大致可分为湿重热轻、热重湿轻、湿热并重等证型。证型不同,立方选药显然有别。下面笔者滋将湿热证的三个证型的治则治法分述如下:

一、湿重热轻

证候:无身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

病机:住处卑湿,水中作劳,汗出当风,湿衣裹身,湿邪客体;肺气失宣,肾阳不足,脾虚运化失司生湿,三焦气化不利等导致水湿过剩。湿渐化热,乃湿中蕴热,热轻湿重之证。湿为阴邪,故无身热或身热不扬;湿性凝滞,湿浊内阻,气机不畅,所以见头重肢困,胸闷脘痞等症;而湿浊困阻也会反过来困阻脾胃,则脾胃运化失常,故有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等,也是热轻湿重的征象。

治法:淡渗利湿,芳香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或茵陈五苓散加减。

二、湿热并重

证候:神疲乏力,头重身困,胸闷脘痞,两肋隐痛,腰部胀痛,恶心呕吐,胃纳呆,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发热汗出不解,小便短黄,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清湿欠早,久必郁热,化热入里。里热转盛,故小便短少黄赤,发热渐高,但不随汗出而解;口渴为热盛之故,但湿邪中阻,故虽渴而不欲多饮;恶心呕吐,胸闷脘痞,胃纳呆等症,是湿热郁阻于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湿热相搏,腰络不利,故腰部胀痛,伴有热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均是湿热并重的表现。

治法要注意二点:

一是该证型中见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与脾胃虚寒之大便溏的治则治法截然不同,医者切不可以认为是腹泻,错误地用止泻的方法去治疗,而应该“通因通用”,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直至大便不溏而且成形(这是湿热已清的标志)为止。本证大便溏与脾胃虚寒之大便溏的鉴别点主要是:本证之大便溏必兼粘滞不爽,即大便虽溏但难以排出排净,且多兼有肛门灼热感、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热象。脾胃虚寒之大便溏则毫无粘滞不爽之感,且多兼有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而迟等中阳虚衰表现。

二是治疗湿热俱盛证型大便溏虽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但在临床运用上还主要用“轻法频下”法,多选方精药轻的枳实导滞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此方每味药的剂量均很少,这是因为本证糸湿热积滞胶结于胃肠道所致,难以一次攻下即可奏效,住往需要连续多次攻下,所以不可以大剂量猛下,而应该以轻剂多次缓下,即所谓的“轻法频下”。

附枳实导滞汤药物组成:

生大黄(酒洗)、槟榔、川厚朴、连翘各5克,黄连2克、木通3克、枳实6克、神曲、紫草、山楂肉各10克,生甘草2克。

方义:方中以大黄泻热通腑,川厚朴、枳实、槟榔理气化湿,山楂肉、六神曲消食导滞和中;黄连、连翘、紫草清热解毒;木通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三、热重湿轻

证候:发热,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纳呆,两胁胀痛,身重头昏,心烦心悸,或胸闷气促,脘痞腹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病机:长夏之际,湿热熏蒸,侵入人体,与湿相搏;过食肥甘,饮酒太多,酿生湿热;素体阳盛,或有伏火,感受湿邪,郁而不达,蕴结湿热;素体阳虚湿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湿遏热伏,或体湿误服温燥药,使热毒更盛,达营入血,湿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热;如是误治失治,湿热性类的疾病大多会转变为热重湿轻。若热盛于阳明胃,故口渴欲饮,湿阻于太阴脾,则,恶心呕吐,纳呆、脘痞腹胀。脾胃湿热若熏蒸于肝胆,则易患黄疸(阳黄);热炽灼液,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等,也为湿热俱盛之证。

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化浊,调和脾胃。参考用方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减化裁。

以上仅介绍了湿热证的大致辨证分型和其基本治则治法,但就该证的证型之间区分要点、用药注意事项及许多疾病常见于湿热证具体证侯与治则治法和湿热证的同类证和疑以证鉴别又再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兹分述如下:

一、湿热证的证型之间区分要点、用药注意事项:

1、 通过对湿热证三型的辨证分型,能是医者初步辨别出湿邪与热邪之熟轻熟重,以便对清热药和利湿药的选用相应地有所侧重:初起湿重于热者,以利湿药为主,清热药为次;随着病程病的发展,湿渐化燥化热,演变为热重于湿时,则应以清热药为主,利湿药为次;湿热俱盛者,则清热与利湿并举。辨别湿热之偏轻偏重,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看舌苔;其次问口渴。若湿重热轻者,舌苔白且腻,口淡不渴;湿热并重者,舌苔黄厚腻,口渴不欲饮,或口渴而喜热饮;热重于湿者,舌苔黄微腻或黄燥不腻,口渴明显而欲饮。

2、 清热药与利湿药大多数为寒凉之品,属于“阴柔”之药物,其性凝重粘滞,守而不走,较难以运化而影响疗效,而且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所以,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酌情配伍温燥行走之品,如川厚朴、陈皮、木香、苍术、法半夏、桂枝等属于“阳刚”之药物(即使属于热重于湿也不例外)。以促使气机的升降出入,并有助于药物的运化,同时也保护了脾胃功能,从而提高了疗效。这从王孟英的著名方剂如王氏连朴饮、甘露消毒丹等方剂中,即可体会到这一点。这是中医药学家遣方用药的奇妙之举!

3、 使用清热利湿药通利小便,难以避免地会耗伤津液。所以,运用清热利湿法时应该适可而止。素体阴虚液亏者慎用本法,或酌情配伍养阴生津之品。不兼湿邪或湿邪已化燥化火者,忌用本法。

消化吸收不良该怎么治?

三仁汤

《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方。

处方: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因内含:杏仁、 白蔻仁生薏仁,取名为“三仁汤”。

功 效: 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 治: 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 

用法用量: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服一碗,日三服。

(甘澜水也称劳水,古医说法。即把水放在盆内,用瓢将水扬起来、倒下去,如此多次,看到水面上有无数水珠滚来滚去便是。)

后世医家多取“甘澜水”不助肾气以用。例如苓桂枣甘汤证用于治疗伤寒汗下后,脐下悸,欲作奔豚。煎以甘澜水,扬之无力,取不助肾气。

杏 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

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你好: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排除引起胃肠系统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治疗有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1 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心情要好,劳逸结合。(2)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的分泌药物,可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胃肠动力药 可用吗丁啉10毫克 一日三次莫沙必利5毫克 一日三次(3)根除幽门螺杆菌 可用抗HP三联疗法(4)抗抑郁药 常用百忧解、黛力新2 中药治疗中药在治疗此种病有独特的疗效,要分型治疗(1)肝胃不和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2)痰湿内阻常用二陈汤加减(3)湿热阻滞常用三仁汤加减(4)脾胃虚弱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5)寒热错杂    常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中成药常用  1四麽汤口服液:10-20毫升 一日三次  2六味安消胶囊:3-6粒 一日三次  3气滞胃痛冲剂:6-9克 一日三次